close

IMG_4658.JPG

文/三寶媽Claire

「如果有可能出錯,那就一定會出錯」,翻開目錄,書中是以各種定律、效應、理論…作為分類,本來覺得內容應該艱澀難懂,但多翻幾頁靜下心來閱讀,才發現其中的研究和道理,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
書中談到的許多內容,不僅和社會、商業、自我認知與經濟管理方面相關,也能從中延伸至親子、夫妻與家庭關係,舉例其中特別有感觸的篇幅:

「自利偏誤」

人人都容易不自覺誇大對個人有利的資訊,進而忽略對自己不利的部分。有時候因為孩子吵吵鬧鬧影響情緒,或夫妻教養方式不同,各自都覺得自己的做法才是對的,而因此產生口角。

藉由這個觀點,我一直提醒自己,不要只去看對方做不好的部分,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,包含我自己也是,家庭是用愛和親情來維繫的和諧關係,是講愛的地方,不是講道理的地方,盡量避免用這種基本的歸因錯誤來看對方的短處,或許就是維持家庭和諧的好方法!

 

「瓦倫達效應」

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,一直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演技聞名,從未出過事故。1978年,73歲的瓦倫達決定,最後一次走鋼絲作為告別演出,然後宣布退休。沒想到,以前從來沒出過任何錯誤的他,這次卻徹底失敗了,當他走到鋼索中間,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不大的動作,就從數十公尺高的鋼索上摔了下來,當場身亡。

事後,他的妻子說:「我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,因為他出場前就不斷地說『這次太重要了,不能失敗』」。也就是因為『不能失敗』的巨大心理壓力源,導致瓦倫達變得患得患失,他太想成功了,反而無法專注於事情本身。

這讓我想起,每當兒子要參加任何比賽或表演,我總是不斷要求他「趕快練習」、「完美表現」、「必須成功」。一旦成功了就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,沒有成功就對孩子擺臭臉。

或許對我來說,上述幾句話是媽媽鼓勵孩子的一種方式,孰不知在這些自以為是的激勵,以及媽媽過於在乎成功與否的反應,帶給孩子有害的不良壓力。過去幾年意識到這點,已經開始學習改變,學習放寬心胸,學習接納孩子的劣勢,學習看見並放大孩子的優勢。

「踢貓效應」 

源自一則有趣的寓言:一位騎士在晚宴上被領主訓斥了一頓,他怒氣沖沖地回到自己的歐式莊園,對沒有及時迎接的管家大發一頓脾氣。管家心裡惱火,回家後找了個雞毛蒜皮的理由,又把自己的妻子罵一頓。妻子受了委屈,正好看到兒子在床上蹦蹦跳跳,上去就給兒子一記耳光。最後,那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了一個耳光,心情極度糟糕,一腳把正在身邊打滾的貓咪踢飛。

這樣的情形,是否多少都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呢?心理學家用這則寓言描繪了一個情緒傳染鏈: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,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鍊條依次傳遞,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,由強者傳向弱者,最後,無處發洩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犧牲品。

在親子相處上容易忽略「情緒傳染」的威力,我們的負面情緒可能來自工作、家務、雜事、人際問題,而一回家看到孩子作出不順眼的事,劈頭就是一陣罵,這就像一個圓圈,以情緒不佳為中心,向四周蔓延開來,壞情緒便會像病毒一樣,一傳十,十傳百。

為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,既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,也要學會紓解他人的情緒,不讓自己的壞情緒傳染給他人,阻斷「踢貓效應」。

 

《墨菲定律》這本書,將一個個看似艱深難懂的定律法則,以故事或寓言的方式呈現,讓這些理論變得更淺顯易懂,也能輕易運用在生活中再進行一些反思,輕鬆閱讀就能理解影響我們人生的心理學,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!

更多內容與購書連結:https://lihi1.cc/BaMFn/claire


 

//更多三寶媽Claire的教養生活//

Facebook:<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

Instagram:<Claire's 暖心教養札記>

痞客邦:<三寶媽Claire 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三寶媽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