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心是所有愉快經驗的基礎,有趣則是讓人感到趣味無窮的經驗
小孩懂得什麼是「情緒」嗎?
新生兒在五個月大的時候,就會出現類似快樂這樣的好情緒,隨著生活上的刺激越多,孩子能感受到更多像是開心、得意、驚喜、有趣…等等這類的正面情緒。
這也意味著,雖然孩子不會表達,但在嬰幼兒時期確實能感受到情緒反應,然而這些好情緒並非與生俱來,而是需要後天學習,並且將它儲存起來的哦!
關心、傾聽與積極回應
開學了~每天接到孩子第一件事,習慣性先關心他們:「今天在學校都還好嗎?」,有時候孩子會露出愉悅的表情搭配嘴角上揚,我大概可以知道,今天應該有好事情發生
有的時候孩子更激烈,整個拉住媽媽的手,興高采烈地要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,而我則是一邊牽著他上車,一邊聆聽他的分享,講到激動處,我還會拉高聲調跟他一起激昂起來說:「蛤?!真的嗎?!」
當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,父母親展現出的"專心聆聽"與"積極回應",能夠強化孩子這種快樂的心情,因為在分享給自己最信賴的父母親同時,也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與親子之間的信任感!
引發「快樂」的經驗
生活中,引發孩子開心、有趣的經驗,有哪些呢?
▪️物質層面:玩具、禮物、食物、遊樂場、3C…等等
▪精神層面:同儕一起玩樂、家人一同出遊、有手足的陪伴、戶外放鬆的愜意
日常中,這些愉悅的經驗,都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出一顆快樂腦哦
培養快樂腦4步驟
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老師提出,培養快樂腦的四個步驟:
▪發現:幫助孩子察覺自己的好心情
(ex:你看起來笑咪咪的,感覺今天心情很好哦!)
▪強化:誇張的表現好情緒
(ex:語氣激昂的回應孩子,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)
▪儲存:將這些愉快的心情儲存下來
(ex:用照片、影片、日記…等等的方式記錄美好的時光)
▪創造:協助孩子創造好情緒
(ex:留意孩子的好情緒,並且稱讚鼓勵他)
透過發現、強化、儲存、創造,能幫助大腦習慣好情緒的發生,漸漸累積滿滿的正能量!
擁有好情緒是需要學習的
事實上,好情緒並不是天生就擁有,而是需要後天去學習來的。
人的大腦中,壞情緒本來就比好情緒更加活躍,也因此我們很容易注意到壞情緒的產生,而好情緒卻很快地就流過大腦。
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正向情緒,並且把這種感受牢牢記住,一點一滴儲存起來,讓我們的生活足以得到滋養
꧁ 每天儲存一點好情緒,累積滿滿正能量 ꧂
//更多三寶媽Claire的教養生活//
Facebook:<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>
Instagram:<Claire's 暖心教養札記>
痞客邦:<三寶媽Clair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