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實施教改的歷程中,為了減輕孩子學習壓力,高喊「快樂學習」的口號,廣設高中、大學,調降升學關卡,隨著制度不斷修正,孩子是否因為課業壓力的減輕,而擁有更快樂的童年。 李家同教授曾說:「我不認同『快樂學習』。……過分快樂的童年,往往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。」
學習是單純、快樂的嗎?
「快樂學習」在學齡前及小學階段,的確很適用,激發孩子學習動機的同時,也幫助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,但是從小學畢業後到國高中的銜接,面對升學壓力接踵而來,很多時候「學習」並不是那麼單純快樂的。
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感到幸福,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,又不能過度荒廢學業,在「快樂」與「學習」之間拿捏比例。
起初我認為快樂學習就是讓孩子在過程中感到快樂,一旦覺得不快樂就應該喊停,不要繼續給他們壓力,但慢慢的我才發現,這是不可能的,因為不管任何事物,只要你想繼續學,都只會愈學愈難,並不會愈學愈簡單,所以這個過程中會感到挫折與艱辛都是很正常的。
當學習遇到瓶頸,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訓練耐挫力的好時機,鼓勵孩子不要輕言放棄。
圖/兒子在寫暑假作業
讀書是為了自己
學齡教育上,我的基本準則是「要讀,也要會玩」,我不鼓勵孩子只會讀書不會玩樂,也不放縱他們滿腦子只想著放鬆玩耍。當他們出現學習疲乏的時候,不說教、不說服,只跟他們宣導一個觀念「讀書是自己的,誰也搶不走。」
兒子有時候會抱怨:「學英文好累喔!」、「我不想學了!」等等帶有放棄意味的話語,但孩子只是抒發情緒或是真的想放棄呢?
我會用小偷的比喻法,來形容給孩子聽:「你今天學了很多英文單字,我可不可以把你腦袋所學到的東西偷走?如果我能偷走大家的知識,這樣我就會變得很厲害了,可以嗎?」,兒子都用很靦腆的笑容回答:「好好笑喔!這怎麼可能啊!」當然不可能啊!腦袋裡的東西,誰能搶走呢!
比起說服、說教,通常用這樣幽默的方式來比喻,孩子都會秒懂「學習是為自己,不是為別人;學到的都是自己的,誰也搶不走。」這類的道理。
一起面對困難,幸好我們都沒有放棄
所以,當孩子只是抒發情緒,我們不需要跟他太認真,同理他的感受,接受他的情緒,幽默地將負面情緒轉正,讓孩子感受到即使再累也會有人陪著他,很快他就會有動力再繼續往前了。
但如果發現孩子是真的想放棄,或許真正的原因不是出在「學習」上,而是其他外在因素或失去他人的肯定等等,這些都會造成放棄心理,所以在教養與陪伴的過程中,觀察與關心也是特別重要的呢!
還記得兒子第一次參加學校的「說故事比賽」,一開始他無法背完長長的講稿,講述故事的過程中,要特別訓練聲音、語調和動作,也要固定時間留校練習,幾個禮拜後,兒子感到壓力出現負面情緒想放棄。
有時候我們會當垃圾桶,傾聽他的聲音
有時候我們會抱著他,讓他宣洩負面情緒
有時候我們也會捨不得,一股衝動想成全他棄賽
但我知道,兒子嘴上說不要,心裏卻是很想把這件事做好。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之下,沒有方法,也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,內心滿滿負面情緒湧出,最後他出現一個想法:「放棄吧!不要做就好了!」
孩子會想放棄,是因為沒有信心,只要做好準備,自信必然提升。我們換了方式,不再一一糾錯,先從鼓勵開始,只要有做到就口頭稱讚,示範給他聽再請他複誦,每天一個小段落,背熟了再繼續往下。
兒子慢慢接受這樣的模式,也因為愈來愈熟悉稿子內容,上台練習的音量和動作也都愈來愈進步,產生自信之後不再畏懼,比賽當天也勇敢站上舞台展現自己,最後也獲得不錯的成績。
得知兒子獲獎的那一刻,我們興奮地跳起來,並抱著他說:「好險,我們都沒有放棄!」,相信在每一次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,孩子都能夠明白學習成就並不是一蹴可幾,而是需要付出時間與精力,勤奮的練習。
圖/兒子練習說故事比賽
真正的快樂學習
所以,學習不是單純的快樂,也非痛苦難受的,學習必然有瓶頸、有艱辛,快樂學習不是指學習的過程都很快樂;而是指能感受「從不會變成會,從不懂變成懂的快樂。」
//更多三寶媽Claire的教養生活//
Facebook:<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>
Instagram:<claireloves3kids>
痞客邦:<三寶媽Claire>
留言列表